题目:能源价格与金融市场之间联动关系及其结构突变识别
时间:2023年3月16日下午15:30
地点:南校区院系楼401会议室
主讲人:夏晓华 教授(中国人民大学)
报告简介
随着全球能源商品金融化持续推进,能源金融已成为一个新兴的前沿领域,开始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课题组运用复杂网络科学、时序联通性测度与非线性因果关系识别等前沿方法、理论,围绕能源与金融联动关系及其结构变化等话题,展开了一系列科研探索。
在对石油与美元汇率的相互关系的探索中,我们运用Hiemstra and Jones(HP)检验、Diks and Panchenko(DP)检验和时变参数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检验了原油价格与美元汇率之间的非线性格兰杰因果关系及其时变影响。并利用迭代累积平方和(ICSS)算法和DCC-GARCH模型,研究了结构突变对两个市场波动性的影响。我们的研究表明,第一,原油价格是美元汇率的非线性Granger原因,但美元汇率并不是原油价格波动的非线性Granger原因。二是美元汇率短期内对原油价格的负向影响更强、更稳定,但2012年以后这种影响逐渐减弱。最后,忽视结构性突变会增加石油和美元汇率市场之间的负波动相关性,这在金融危机期间表现得尤为显著。
同时,在对COVID-19大流行期间能源商品和金融衍生品市场之间价格联动性的研究中,我们综合运用TVP-VAR视频连通性测度方法和基于QMLE的已实现波动数据,考察了COVID-19前、中期能源商品和金融市场之间的动态波动溢出效应。我们研究结果显示,能源商品价格和金融衍生品市场之间的波动溢出主要由长期成分驱动,且具有显著的时变特征。在COVID-19爆发初期,这种溢出效应出现了短暂的激增,这表明大流行期间能源商品和金融衍生品市场之间的融合程度得到增强。进一步地,我们发现在COVID-19大流行期间WTI和NGS在整个能源—金融联动系统中扮演着信息净发出者角色。
报告人简介
夏晓华,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岭南学院金融学博士、暨南大学管理学硕士。长期从事技术创新经济学、能源资源经济学、投入产出分析和金融计量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在SSCI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ESI全球1%高被引论文10篇。独立出版学术专著两部、参与译著三部,担任多个国际英文期刊的匿名审稿人和多个学术团体理事。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
编辑 | 顾哲喻 湛彩华
初审 | 龙志成
复审 | 张清达
终审 | 徐昶斌